信息公开
首页 学校官网 新闻中心 信息门户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榜样 | 哲学与宗教学学院王海锋:他的92期读书会

作者: 来源: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更新时间:25-08-07 07:10

编者按:

为鼓舞斗志、砥砺奋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年,学校党委对100名优秀共产党员、3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8个(其中,二级党组织3个,党支部2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这些我们身边的榜样们,在全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后勤保障等各个岗位上立德树人、担当实干。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把平凡做成了标杆,在年复一年的奉献里将责任书写成使命,以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优秀”的模样。这份坚守与执着,汇聚成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奋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动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优秀共产党员——哲学与宗教学学院王海锋老师的故事!

每个星期四的夜晚,当校园渐渐安静下来,哲学与宗教学学院的那间会议室,总是灯火通明。这束光,吸引着一群年轻的哲学爱好者——王海锋老师指导的“美道慎行”学术共同体的本硕博学生们。无论线上线下,这里都是他们每周心之所向的时刻。从2019年9月至今,这场名为“大美哲学”的读书会,已悄然走过了92期。

这束持续了四年的灯火,源于中央民族大学知行讲席教授、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海锋老师的一个朴素想法。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来到中央民族大学任教之初,他意识到与新一代学生之间可能存在“代沟”。于是,他主动请缨担任了2019级哲学专业的班导师,而“大美哲学”读书会,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王老师常对学生说:“只有扎实的文献积累,才有思想积累和思想发明。” 读书会成为了他育人的主阵地:分享经典文本的深邃,交流生活中的体悟,探讨论文写作的心得,在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中共同成长。

这份耕耘结出了硕果:他所带的2019级哲学班40名学生中,有13名成功保送或考取了国内一流高校继续深造。在王海锋老师成为硕博导师后,“大美哲学”读书会也变成了连接师生、锤炼思想的宝贵平台。

对于王海锋老师而言,教书育人是天职。他所担任的《哲学导论》,是面向大一新生的“入门课”,能不能让学生喜欢上“哲学”,并逐步从“常识化”的哲学思维跃迁到批判性的反思思维,是直接检验这门课程是否有效的关键。作为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的弟子,他以孙先生的经典《哲学通论》为蓝本,精心设计课程,力求“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提升理论境界”。

2024级强基计划哲学专业本科生唐祥耀说道:“王海锋老师的《哲学通论》打破了我对哲学“教条背诵”的刻板印象,他用生活案例引导我们‘以小见大’,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入高清海先生的‘笨想’方法,鼓励我们悬置成见、独立思考。他幽默犀利的语言让艰深理论变得生动,点燃了我们对智慧的热爱和思想自主生长的火花。”

“王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格外强调‘过程培养’和因材施教,他会根据我们的兴趣和学术前沿,指导我们撰写项目书、论文及学位论文”,2021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陈浩迪说道。从选题、查资料、搭框架到逻辑论证、语言表达,王海锋老师几乎是“手把手”地引导学生学会做研究、学会做人。如今已有近10名学生获得并完成大创项目,5名硕博研究生获得校级科研项目,指导的2022级硕士生王睿同学的毕业论文获评校级优秀,并成功考入东南大学攻读博士。

2022级哲学专业本科生刘宇航说:“王老师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更关心我们的生活。他经常走访宿舍、组织座谈,真诚倾听我们的困惑,尽力解决困难。他是我们都非常爱戴的良师益友。”

王海锋老师的学术研究,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他将“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是新时代学术理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作为己任。为此,他聚焦“书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史(1978-2018)”“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资料整理及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及其知识体系构建”等重大议题展开研究,将取得的研究成果积极转化为资政育人的理论资源。

同时,他积极围绕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凝练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的研究方向,申请并获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视域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辩证思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课题,发表《以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论文;参与撰写《中华民族共同体哲学理论》、统筹《中华民族与现代中国的建构》《宗教中国化导论》等九门教材的编写;承担校级通识课《中华文化》的讲授等,在学理层面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力量。

每周四的灯火,映照着思想的交流。92期的坚持,是王海锋老师对教书育人一份质朴的用心。在追寻“大美哲学”的路上,他与学生们一起阅读、思考、成长。这盏灯,还会在每个周四的夜晚,继续点亮。













上一条:羊城聚首传薪火,共话未来谋发展——暑期政务实习团赴广州与校友座谈交流 下一条:知行中华丨上头!“千年碎片归位!我拍下了人生照片!”

Copyright@ 2018 -- 党委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