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首页 学校官网 新闻中心 信息门户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第二个结合”名家大讲堂第二讲 | 杨朝明:从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

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更新时间:25-04-05 08:18

新闻网讯  3月26日晚,由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协同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第二个结合”名家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二讲,在丰台校区综合楼东区报告厅举办。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原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先生应邀围绕“从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主题进行现场讲授。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孔新峰为杨朝明先生颁发特聘研究员聘书,颁赠“第二个结合”名家大讲堂纪念牌,并主持讲座。校内外百余名师生参加现场讲座学习。

杨朝明深入探讨了文化自知与文化自信的辩证关系与转换机理。他指出,文化自知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前提,文化自信是文化自知的必然结果。近代中国屈辱历史导致对传统文化的疏离与误读,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孔子研究院时提出的“四个讲清楚”正是破解“文化自卑”、实现文化自知与文化自信的关键。对文化“想清楚”才能“讲清楚”,文化自知才能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绝非盲目自大,而是基于深度自知的行动自觉。文化自知是对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深层认知,唯有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才能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杨朝明还深入剖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他指出,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内化于心,法治建设需与道德风尚同频共振,“心中有法”方能实现“天下无讼”。他援引《论语》“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智慧,强调“君臣、父子、夫妻、兄弟、长幼”中蕴含的人格平等与责任担当,澄清刻板印象导致的误读,阐发新纲常的治理价值。他呼吁,赓续传统“大人之学”的当代意义,扭转功利化教育倾向,做好基于经典体系的通识教育,涵养“爱”与“敬”的通感之心,培养“知是非、明荣辱、能担当”的新时代“大人”。“协和万邦”的天下理念足以构成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厚重根脉。

讲授现场,杨朝明就师生提出的儒学如何回应“先救母还是先救妻”等伦理困境、年轻人如何践行“天下为公”、中西哲学根性比较等问题,逐一进行了回应。

孔新峰高度评价杨朝明先生的卓越学术贡献,指出杨先生的讲座对儒学解决现代性困境的价值进行了深邃阐释,澄清了诸多谬种流传的误解和偏。杨朝明先生的这些思考凝聚了数十年的学术积累,彰显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醇儒的价值追求,为我们深度理解“第二个结合”提供了历史纵深与实践路径。

该系列讲座由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协同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期刊社协办,通过邀请全国顶级专家学者探讨“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性理论与重大实践问题,切实发挥国家高端平台引领作用,推动基地建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重要阵地和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建设强大学术理论引擎。

下一条:共赴文化之旅 | 我校中外师生参加“到中华”国际交流活动

Copyright@ 2018 -- 党委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