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首页 学校官网 新闻中心 信息门户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知行中华丨用N种方式一起学“铸牢”

作者: 来源:校团委更新时间:25-08-02 05:18

从北京出发,一路向西北疾驰900多公里,便可抵达坐落于乌拉特草原之上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这片土地,风景悠悠,底蕴深厚。今夏,一场生动的“铸牢”教育实践展示,悄然浸润着这片沃土。

7月28日,2025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内蒙古自治区集中示范活动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举行。中央民族大学“同心共铸·艺美边疆”“铸牢”教育实践团赴约而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基层服务实践活动,有形有感有效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群众心间。

“童”心共铸,“铸牢”就从娃娃抓起

“我们一起来画石榴好不好?”乌拉特中旗第二幼儿园内,小朋友们的兴趣瞬间被调动了起来,用稚嫩的笔触一笔一画描绘出一颗颗圆滚滚的石榴。团队成员通过讲解石榴籽的寓意,巧妙引出了“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而这些画上石榴的明信片更是独一无二、巧具匠心,其背景图案由民大研支团服务地云南省思茅第一小学的学生们亲手绘制,跨越千山万水而来。来信与回信之间,西南与北疆的情谊被紧密相连,这不仅是一颗颗童心对民族团结最纯真的诠释,更是对“大中小幼”一体化“铸牢”教育实践体系最生动的刻画。

拼接鲁班锁、共读绕口令、齐学手势舞、展示民族乐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环环相扣。“我们都有一个共同身份是什么?”“中华民族!”“我们都有一个共同家园是什么?”“中国!”……伴着《家园》的悠扬旋律,小朋友们、大朋友们手拉着手,欢唱起舞。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和知识如同清清的河水,流进了每一个小朋友的心间。

艺美北疆,文艺惠民奏出“铸牢”和弦

27日傍晚,一场惊喜的快闪表演在乌拉特中旗广场中央上演。团队成员侯宇航手持唢呐精彩亮相,用中国传统乐器吹奏起一首首百姓们耳熟能详的乐曲。“再来一个,再来一个!”观众连连拍手叫好,欢呼声此起彼伏,将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小伙子,你真厉害,这是我第一次现场听《百鸟朝凤》,吹得可真好!”“哥哥,我也在学吹唢呐,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这场“家门口的文艺演出”让乌拉特中旗的乡亲群众与实践团青年学子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演出尾声,团队成员与其他高校学子并肩而立,和现场观众深情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共同用歌声诠释着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与敬意,编织起一幅“和合共美”的幸福画卷。学子们在百姓喜闻乐见的惠民舞台上传承中华文化薪火,更在服务基层的交流共融中坚定青春担当信念。

知懂讲能,用N种方式一起学“铸牢”

来到乌拉特中旗广场,“‘铸牢’知识应知应会”“概论‘金教材’微宣讲”“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美育成果展示互动”“非遗民乐现场展演”等实践活动映入眼帘,这是我校实践团队以“人人知‘铸牢’、人人懂‘铸牢’、人人讲‘铸牢’、人人能‘铸牢’”为主线精心搭建的“铸牢”教育实践交流体验展台。

展台前人流如织,“中华民族一家亲”绕口令活动专区不时传来稚嫩的童音;“‘铸牢’知识应知应会”的问答题签频频翻转;印有各民族小朋友图像的展板上留下了层层指印;笔墨流转记录真挚寄语的漂流明信片埋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向各族群众赠送的概论“金教材”在心手相连间传递着知识和情谊……实践团与现场群众热情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探寻体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感可学、入脑入心。

和合共美熠边疆,交融共生塑中华。乌拉特草原的故事与歌声还在回响,民大学子的下一站已然启程。带着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践行者、基层传播者、智慧贡献者的责任使命,民大学子走向田间地头、走向基层沃土、走向祖国边疆,用青年之声、交融之美把“铸牢”的种子撒向步履所至的每一寸土地,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悠扬旋律在祖国大地上经久回荡。

下一条:“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人的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27届年会在京召开

Copyright@ 2018 -- 党委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