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近日,中央民族大学在海淀校区知行堂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名家大讲堂”系列课程讲座第二十七讲“公共体:罗马政治哲学对共同体的建构”。讲座由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哲学系李猛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由文学院院长张翔教授主持,并向李猛教授颁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聘书。

李猛指出,罗马在古典政治思想传统中,尤其是在政治哲学的原创性建构上,常被认为有所欠缺。然而,罗马政治思想的真正贡献在于其对现代政治共同体构建的深远影响。李猛重点分析了西塞罗在其著作《论国家》中对“Res Publica”这一核心概念的探讨。西塞罗将“Res Publica”定义为“人民的公共事务”,强调其基础是法权和共同利益的分享。李猛追溯了“Res Publica”一词在历史中的翻译和理解变迁,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它被用来翻译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并逐渐与“共和国”等概念关联起来。卢梭、奥古斯丁等思想家都曾深入解读或批判西塞罗的定义,这影响了从古至今对正义、利益和政治共同体的讨论。
李猛进一步阐明,“Res Publica”并非简单的政体形式或国家管理方式,而是一种独特的、高度实体化的“政治公同体”。它是在罗马复杂的政治实践中,通过公民间的互动、冲突、争辩乃至法律和制度的构建而形成的。

李猛对比了罗马的共同体与古希腊城邦的共同体。希腊城邦被视为基于情感和自然关系的“自然共同体”,而罗马共同体则更具抽象性和形式性,它借助“Res Publica”这样的政治公共体,通过法律和法权认同将庞大多样的民众构建成一个统一体。这种超越了传统自然共同体的建构方式,为理解大型政治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关键性的启示,对当今的政治思考仍具有重要意义。

该系列讲座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协办,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核心理论问题展开讨论,旨在推动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以上内容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