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多练一次,就能让观礼群众多一份安心。”这是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吴怡萱,在9月3日以天安门广场内西台口外固定岗、引导岗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时的有感而发。在100多天里,志愿者们进行了49次校内外训练,3次广场演练。从凌晨的集合点名,到反复练习的引导话术,从熟悉观礼台的每一个路线,到预判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只为用百分百的准备,让观礼群众在感受历史厚重的同时,更添一份踏实与放心。


9月3日当天,当国歌响起、全场起立合唱时,吴怡萱的眼眶湿润了:“以前我是‘讲述者’,把胜利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现在我是‘参与者’,用自己的行动为纪念大会保驾护航。”这场亲历,让她与伟大抗战精神的联结,从“认知”走向了“融入”。
“别回头,往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这句话是2021年,吴怡萱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出口处以讲解员的身份,对每一位参观者说的结束语。在讲解过程中,她向参观者讲述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将中国人视作“材料”的活体实验与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她说:“当我真实面对着馆内一件件承载着血泪的展品、一幅幅定格苦难的照片,我仿佛真的听见了一个个生命在哭诉、在呐喊。”
在陈列馆的日子里,她遇到从3700多公里以外而来的一家三口,在大雪里排队三小时,只为让孩子记住这段沉重的历史;也曾带着一队中学生走进遗址,当孩子们的目光落在铁笼、实验器械上时,喧闹瞬间停止,全场静默的空气里,是青春与历史的庄严对话。

吴怡萱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进行讲解
“讲述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更多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让伟大抗战精神在代代相传中永不褪色。”这是吴怡萱今年8月,加入到北京市“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时讲述的内容。一个月内,她完成了20余场宣讲,线上线下覆盖一万余人。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从校园到社区,从机关到企业,她一次次站上讲台,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罪证、中华民族抗战的历史讲给更多人听。

吴怡萱在北京建筑大学开展“伟大抗战精神”宣讲

吴怡萱在北京海关开展“伟大抗战精神”宣讲

吴怡萱在社区开展“伟大抗战精神”宣讲
从讲解员,到宣讲员,再到守护者,吴怡萱用讲解唤醒沉睡的记忆,用行动扛起传承的责任,在青春与历史的交汇中,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担当。
“这段经历永远激励我前行,我会继续将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这是她的承诺,也是无数像她一样的青年对历史的铭记、对家国的告白,更是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里,最鲜活、最动人的浸润与延续。